星期二, 7月 31, 2012

末日


格陵蘭(Greenland)是在加拿大東北的一大片陸地,這片陸地八成都被冰蓋(Ice Sheet)覆蓋,上面布滿雪山和冰川,或稱之為「內陸冰」。

這個星期,美國太空總署(NASA)從衛星照片上發現,格陵蘭的冰蓋發生了極不尋常的情況:幾乎全部的冰蓋都在融解,程度雖有不同,但卻有97%的冰都出現融化,而過去三十年來所看到的最廣泛融化比例,卻不過是55%;而上一次發生類似情況,是1889年。到底這次是自然現象還是因為氣候變化,仍然還未確定,但已夠人為此憂心忡忡。

格陵蘭的內陸冰融化跟我們有甚麼關係?格陵蘭上有合共近170萬平方公里廣的陸冰,這些冰的平均厚度2公里,最厚則達3公里。這些冰比人類歷史更老,在冰天雪地的北極待了十萬年,就一直這樣待著。有科學家計算過,如果格陵蘭上的冰全都融化,那全球海水的水位就會上升7米,淹沒世上所有沿岸城巿。

不只如此,格陵蘭的冰層融化,其實是一個惡性循環的一部分。白色的冰融化,意味著其反射陽光熱能的能力減弱、為地球降溫的能力減弱,而海水則會使溫度上升和膨脹。如此一來,海水和地球的溫度上升速度會加快,也令海冰和陸冰的融化速度加快,進入惡性循環。

也許那是最極端的情況,但即使是這個過程本身,也是人類承受不起的。這個融冰的過程,除了會增加海洋的水量外,還會影響北冰洋的水流、鹽份和溫度,直接影響海洋生物的生態環境,同時也會影響全球氣候,出現更多的極端天氣和天災,而這些都同樣直接影響著人類的糧食供應。

不是說笑,如此下去,即使今年不是世界末日,離我們也不會很遠了。

(刊於7月30日 AM730)

星期四, 7月 26, 2012

「先行後檢」騙局 須迫政府撤回


  教育局要在9月開始在小學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,惹來人人喊打。由中學生組成的學民思潮牽頭,加上家長、老師、政黨、網民、媒體一同回應,反對政府推行國民教育,政府劣勢已呈。

建制未敢力挺 惟恐自取其辱

  即使是建制派政黨,也不敢在選舉前夕瞓身相挺,公然與民為敵;況且政府是否有能力堅持下去仍是未知之數,如今毫無保留支持的話,隨時三兩天之後就要打倒昨日之我,那可真是自取其辱了。因此連工聯會和民建聯的候選人,也公開建議政府押後或擱置國民教育的推行,就知政府要堅持讓國民教育上馬的難度了。

  政府陷入這種田地並非第一次,對上一次就在數月之前被稱為「網絡23條」的《版權條例》事件。國民教育與《版權條例》事件有幾個相似之處:首先是兩者都牽涉到巿民最關心的生活部分,如資訊自由和教育,雖然非關經濟,但與經濟問題同樣能夠牽動人心,而且被危及的價值具凌駕性,極易令巿民產生共嗚和危機感。

  其次,是牽頭的都是「非專業」的抗爭團體,如由中學生組成的「學民思潮」和由網民拉雜成軍的「鍵盤戰線」。這些團體的成員都與政黨無關,甚至不是有經驗的社會運動者,幾乎都是「社運素人」。他們背景「清白」,針對單一議題,目標明確,動機強烈,容易得到信任和支持。而在議題進入公眾視綫之後,他們施加壓力的對象不只是政府,更包括各大政黨——特別是泛民政黨——促使他們加入戰綫,迫使政府讓步。

只強調有諮詢 漠視市民反響

  第三,則是政府所持的彈藥嚴重不足,程序上只能強調做過諮詢,理據上只能強調大方向(如保護版權和提升學生國家認同),回應質疑時只能強調先推行後檢討。這三道板斧說服力非常有限——諮詢足夠不等於巿民認同,何況巿民的強烈反應與政策之間的落差,正正反映了諮詢的無效。

  強調大方向只能在沒有人追究細節的情況下或許有用,就如當日的反高鐵運動,政府不斷強調不建高鐵香港就會被邊緣化這種缺乏內容的論調,被不斷而來針對運作細節的質疑打得潰不成軍,「魔鬼在細節」正是對抗的最有力論述武器——況且即使是大方向本身,也不見得就人人同意。

政府欠誠信 家長老師站出來

  而「先推行後檢討」的說法更是「呃鬼食豆腐」,與「性交轉運」類同。對於本身信譽不佳的政府,在實行前尚不能改變,誰會相信推行之後檢討的效果?

  第四則是建制派的跳船。即使不是因為選舉臨近,建制派過往與政府榮辱與共的關係再也不復再,要建制派毫無保留地為政府極具爭議性的政策背書,偶爾為之尚可——但即使如此背後恐怕也代價不菲。

  梁振英政府的情況似乎更劣,單靠西環的協助和「分餅仔」的政治酬庸,換不來忠實的政治夥伴。建制派在這種時候,嘴巴也許會出言一兩句裝模作樣,身體卻誠實地保持距離。

  因此,民間社會要迫使政府讓步,絕非不可能,只要如梁振英掛在口邊的夠「齊心」,就能使政府收回惡法。這個星期日的反國民教育大遊行,正是給政府show muscle的好時機,關心國民教育問題的家長老師和巿民,請務必支持。

(刊於7月25日經濟日報)

星期二, 7月 24, 2012

買書


每年的書展總是人山人海。其實很奇怪,平日走進書店看看,雖不至門可羅雀,但從來不會像書展那般人頭湧湧。在一個沒多少人喜歡看書和買書的社會,書展竟然總能成為城中熱話──其實不單是香港書展,還有小弟有份籌辦的九龍城書節等,都能吸引到不少人來到,其受歡迎程度不下於其他任何展覽。

與此同時,台灣著名的誠品書店將在香港落戶,銅鑼灣三層高總面積一萬四千呎的新店令不少人感到期待。去過台灣誠品書店的朋友,都總會羨慕人家有這樣的閱讀環境,與當地的閱讀氣氛相輔相成;回頭再看香港,無不一聲嘆息。

有說香港出版巿場小,所以賣書和寫書的都難以生存。現時的出版巿場小是事實,因為買書的人少,一本書能賣兩三千本已經是很厲害了,也因此沒有多少人可以專心以寫作維生,因為根本難以維生。在香港的主流書店,最好賣的書都是地圖、食譜、風水書和金融書;相對之下,嚴肅、用心寫的書,銷量遠遠不及,往往能不虧本已經很不錯了。於是寫字的人唯有找其他的出路,要不多寫幾個專欄、要不找機會北上、要不就找一份「正正經經」的正職,將寫作變成副業,水準也自然受影響了。

書展中的人山人海是幻象,一年一度的盛事只是煙花,頂多是給書商出版社散貨套現苟延殘喘,卻無法讓他們可以在平常日子靠做好書、賣好書。其實香港七百萬人,要是每人每月都買一本書,一本一百元,那已經是一年近百億元的生意額──其實七百萬人本來就不是一個小的巿場──少的,是讀者人數而已。

所以如果你喜歡閱讀、希望讓有心做好書的人可以在這個城巿好好地寫作,其實不難──只要別吝嗇那一點錢,多買幾本用心寫成的書,就已經功德無量了。

(刊於7月23日 AM730)

星期五, 7月 20, 2012

派糖難換民望 陷困局仍得派


  答問大會變施政報告,梁振英在立法會宣布大花銀彈,用近80億在發放特惠生果金、增加長者醫療券、興建青年宿舍等地方上。

曾蔭權亂派錢 落得罵名

  當中特惠生果金本來已由張建宗放話,指不可能在今年內實行;但頂頭波士既然開了口,亦要立刻打倒昨日的我,不單會盡快放上立法會,更會追溯至今年10月。「實踐競選承諾」是門面話,其派糖換民望之意,呼之欲出。

  行政機關掌握財政資源,運用福利去換取民意支持,全世界政府政黨政治人均如是,本也無可厚非。只是梁振英政府上任不足一個月,先是通過五司十四局失敗,再有梁振英本人的僭建事件,後有林煥光和麥齊光事件,一連串的打擊使梁振英政府出師不利。

  加上今年是選舉年,泛民政黨多用兩分力狙擊追打,建制政黨則小心翼翼以免有辱無榮拖累選情,梁振英政府可謂斯人獨憔悴。如果命運能選擇的話,相信梁振英政府亦不想在上任半個月就派糖——如此派糖,總不能派得太多太密,否則效果必將大打折扣,無以為繼。

  曾蔭權政府其實是前車之鑑,也是另一個極端。曾氏政府七年,一直以來對於財政運用相當保守,也許是因為曾蔭權的公務員經驗,所以對於「還富於民」頗有戒心,多次出現赤預算但數百億盈餘的情況,庫房及外滙儲備均水浸,但對於民間社會多次提出的多項民生措施,如長者院舍輪候時間、生果金、全民退休保障等,以政府的財力絕對有能力應付,曾蔭權政府卻從來對之不情不願,非到非做不可時才勉強地做。

  於是才有了突然派錢6,000元這種毫無章法可言的短綫派糖,但長遠的民生政策卻仍付之闕如——就如手上握有子彈,若非應用不用,就是胡亂浪費。

蜜月期未現 有苦自己知

  然而曾蔭權政府即使派了300多億,仍只稍為減少了其民望下滑的速度,最終也是落得一身罵名而黯然離任。前車可鑑,梁振英政府應該比曾蔭權政府更懂得使用公共財政資源,但在這種形勢之下,他似乎已是無計可施,而要早早使用這一着。

  這也意味着梁振英政府應有的蜜月期根本沒有出現過,可謂未曾深愛已無情。春天沒來,寒冬已至,真是有苦自己知。

(刊於7月19日經濟日報)

星期二, 7月 17, 2012

年輕


反對「洗腦國民教育」的中學生團體「學民思潮」,雖然年輕,做事卻有板有眼、有理有節,令人眼前一亮。他們近日不斷狙擊新任教育局長吳克儉,要求公開會面及收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,而吳局長則一再迴避、失約、推托,令這上任才兩周的局長顯得相當鵪鶉。

而在昨天的城巿論壇上,有建制派背景的老師在學民思潮的同學質問下,竟爾潑婦罵街、用力拍枱,露出一副「小子你別惹老娘生氣」的惡相,反而顯得反對國民教育的同學更有道理。

吳局長的刻意迴避、女老師的拍枱發惡,其實都顯出他們不懂得怎樣與年輕人平等相處。他們是局長、老師、父母、成人,他們有權力、有權威,食鹽多過你食米,平日都置身高位,俯視著這些年紀比他們輕、權力比他們小、經驗比他們淺的人。區隔著他們與年輕人的,是涇渭分明的權力關係;一旦要求他們放棄這個 comfort zone,即不懂得如何自處──於是或逃避或反擊,因為他們根本無法接受與年輕人平等相待。

年輕人的赤子之心,實在是最有力的武器。他們清楚地告訴社會、告訴這些有權力的成年人,不要將你們阿諛奉承的那一套,放在我們的身上。你們要考慮自己的權位、要討好誰誰誰、要完成甚麼政治任務,這是你們的事;年輕人考慮的,是年輕人的未來,是這個社會的未來。年輕人要獨立思考,不要灌輸洗腦,就是這麼簡單──這也是「成人」們時常念茲在茲的,不是嗎?

慶幸有一班年輕人走出來,讓這個社會關注國民教育。是時候讓其他的人也動起來,特別是老師和家長,請你們也緊隨這些赤子之後,站出來為下一代拒絕洗腦課程,這也是好機會讓成人們在年輕人身上學習,以及學習怎樣向他們學習。

(刊於7月16日 AM730)

星期二, 7月 10, 2012

海冰


執筆之時,剛完成了八天的北極航行,離開海洋,回到陸地。

這次的航行是綠色和平「守護北極」的全球行動一部分,希望可以透過收集全球一百萬個簽名,要求各國政府在北極設立保護區,免北極於開採石油和工業式捕魚的惡夢中。我們與科學家一同登上「極地曙光號」,希望可以讓這個世界更了解北極的情況。

「極地曙光號」並不大,而且在冰中航行,所以在大海航行時有時會非常顛簸,船員們都形容這條船是「洗衣機」。船上大家要分擔清潔工作,平日亦盡量節省資源,所產生的垃圾都會仔細回收或循環再用,盡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。

然而航行實在令人難忘,特別是來到海冰之前,無法不驚嘆造化之神奇。船向北航行一天一夜,終於遇上大片海冰,並在適合的海冰上下釘、固定船隻於海冰之旁。我們望著白皚皚、望不到盡頭的海冰及飄在身上的雪,終於確定自己已踏足北極。在海冰上,我們做了一點測量工作,量度海冰的厚度和構成,同時也在到處張望,搜尋北極熊的身影。

海冰是北極重要標誌。北極不像南極,她沒有大陸,全都是海和冰;而海冰的寬度和厚度的改變,則是全球暖化重要指標。事實上,北極暖化速度是世界其他地方的兩倍;以我們航行過的格陵蘭和挪威中間的海峽Fram Strait為例,在過去一個世紀水溫就上升了3.5度。有科學家測量過,過去30年來北極夏天的海冰覆蓋面積減少了超過70%,而且預計以此速度持續下去,在未來數十年間北極的海冰就會消失。

海冰白色的表面,能反射太陽的光和熱,調節地球的溫度;相反,深色的海水則能吸收更多的熱量,加速水位上升,也令海冰融化速度加快。接下來的,就是全球暖化和一連串的自然災難,這世界無人可以倖免於難。保護北極,根本就刻不容緩。(守護北極,徵集全球一百萬個簽名:www.savethearctic.org)

(刊於 7月9日AM730)

星期四, 7月 05, 2012

守護香港 守護「多管閒事」者


  回歸十五年的七一前夕,聽到了近年最令人不安的消息。

  一位年輕的行動者泰歷,被重判了入獄半年,原因是兩條罪︰推鐵馬和在警車內襲警,前者判監五個月,後者判監一個月,合共半年,是數十年來香港對示威者最重的判刑。他做了甚麼呢?他不是放炸彈、不是拿刀斬警察,整件事沒有人受傷、沒有引致甚麼破壞、除了警察之外沒有其他證人,卻被重判了半年的監禁。

棄榮辱走多步 拒變臉自保

  當然你可以說是他自己拿來的,如果不好管閒事就不會有事了。是的,如果艾未未不好管閒事,不去為汶川死去的孩子討公道,他仍是內地吃得開的藝術家,不必淪為階下之囚。如果李旺陽不好管天安門學生的閒事,他就不會被捕;如果他不堅持自己的信念而肯向強權稍為低頭,他也不必在這廿一年被囚進連站都站不直的「小號」、被虐待至失明失聰,以至「被自殺」。

  這「好管閒事」,其實也在香港人的基因內。八九年四月至六月,香港人誰不是在為千里之遙的「閒事」全情投入、痛心疾首?那是因為我們都有着良心和惻隱之心,嚮往自由,相信公義。但我們是醒目仔,最醒目的一群迅速變臉,恨不得將過去的所言所書如粉筆字抹走;沒有那麼醒目的,每年六月悄悄走進維園燃起燭光、投票時悄悄投下泛民一票,在安全的環境下堅持一點良心。

  而最不醒目的,就是這種將自己榮辱看得很小,每天醒來就質問自己,還可以為這個世界做點甚麼的人。他們不相信只靠投票及偶爾「和平散去」式的表態,就能撼動強權,啟動改變;於是和三五同伴,想方設法多走一步,為大家爭取多一點空間。

保護「守門犬」 免任人魚肉

  他們的方法你未必同意,但即是如此,我們的社會還是需要他們的,不是嗎?他們是社會的守門犬,以一己之力警示着整個社會、守護着大家的安全。也許有時吠聲太大令你覺得煩厭,但若你把牠宰了涮了一鍋香噴噴,狗不吠了,狼和賊便來探你了,你卻再無抵禦的意識和力量。你最終也將成另一鍋香噴噴。

  守護這個香港,請由保護這些守護我們的、好管閒事的人開始。

(刊於7月5日經濟日報)